对联网2024新年对联-春联-横批!

首页 > 美文 / 正文

我的姨妈

2024龙年最新对联网 美文 对联网 www.304j.com

  ——谨以此来纪念我妈姨的百年诞辰

  一

  我的姨妈、宋天俊老人是一七年的夏天、在自己老家宜定过世的,享年八十三岁。老人离开我们已有十七个年头了,姨妈自从五零年离开老家后,在泸州了四十七年。她是一个勤劳简朴、心灵手巧、助人为乐的人,在左邻右舍中都留下了好口碑。她是一个刚强的。她的一生坎坷多难,清贫守节,艰苦奋斗、自强不息,她给大家留下了好多难忘的印象。

  的老家在通滩宜定,家中有六姊妹,三男三女、大哥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去了广东,从此一去不回。(我后来听二舅回忆说:“解放初期、由于怕家人在当时的政治运动中受到牵连、就把大哥寄回家的十多封信件全部烧了,最终二舅后悔不已,怪自己目光短浅、想到大哥在外当了兵,怕是站错了队,至于在那里作战?死在那个地方?全因自己的无知而丢掉了所有信息,后来听说是参加了当时的北伐军”)。家里十五岁的四弟也是被土匪打死的。(在1928年秋的一天夜晚、家里遭到一伙土匪的打劫,四弟当场就被拖到屋后的竹林里枪杀了,死时还未满十六岁。那时我母亲只有十岁大,被吓得连夜出逃。(在献给母亲八十诞辰的一篇纪念性中有较详的描写)后来我听母亲说、是父母当时得罪了屋基里一个通土匪的人家所致)看来我母亲小时所在的家庭真是多灾多难。我姨妈在这个多难的家里占老二,大家都叫她‘二姐’。二姐很能干、年轻时读过半年的私塾,能简单地读读写写。家里的烧锅做饭、料理家务,带兄妹们等,什么都会,完全成了父母的得力助手。在刺绣方面更是高手,床帘上的‘喜鹊闹梅’、‘鸳鸯戏水’更是栩栩如生,人见人爱。这在当时的家乡可以说是一大才女。再说年轻时的二姐五官端庄、漂亮、一米六多的个子,穿上得体的旗包、显得格外地高挑、漂亮,简直就是当地的一大。二姐不到二十岁就出嫁了,她嫁给了地方上一个有名旺的大户人家——卢家。

  二

  丈夫卢骏义是家中的掌门人,是袍哥人家的老大,是地方商会的会长。上世纪三十年代,他在通滩、宜定、大碑、况场一带都有生意往来,在当地是个说话有份量的人。按理说年轻漂亮的二姐嫁给了比自己大十岁的,又是个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,该过上好日子才是,没想到来得快去得也快。常言道:天有不测风云、人有旦夕祸福。二姐嫁到卢家短短的几年间,家里前后相继发生了很不幸的两件大事,这使年轻时的二姐不知所措……。

  1937年的夏天丈夫得肺病过世,二年后又是自己三岁的女儿得天花夭折,家中的顶梁柱倒了、爱女也没了,当时二姐只有二十六岁。无情的打击接踵而来、年轻的二姐能抗住吗?据我母亲回忆道:“那时她整天精神恍惚、以泪洗面,痛苦万分。她在婆家一刻都不想呆了,她想早点远离那个使自己撕心裂肺、悲痛欲绝的地方——通滩,想尽快地回到自己的娘家——宜定。于是她在女儿过世的第二天就被兄妹们接回了娘家”。家是儿女们的安乐窝、避风港。这次身心累受打击的二姐回家后,往日的笑容没有了、更无心感受到娘家的温馨。就象是一个绝望的人刚从悬崖边拉回来似的,无论亲人们如何的安慰她,她就是整天不说话,象木头人似的。大家只好轮流陪伴、细心照料、防止二姐出什么意外。母亲还回忆说:“仅管大家时时刻刻都关注着二姐行踪,还是差点出事了。二姐回家的第二天中午,趁大家稍不留意时,她一下就溜到内屋里,当正准备用胆水(点豆花用的)来结束自己生命那一刻,及时被我发现了、才避免了不幸的发生。此后、我形影不离的倍着你姨妈,最终熬过了那段艰难痛苦的日子……。”

  三

  走出了的低谷,开启了新的生活。1950年年初、年仅只有三十六岁的二姐为了改变一下自己生活的环境,为了躲避乡下的匪患,(在文章《我的父亲》里有一段这方面的描述),两姐妹一道举家迁到了泸州,从此过上了四十多年相依为命的生活。

  四十七年间,姐妹先后在泸州的‘小白门’、‘关圣殿’、‘白招牌’住过。早期因我父亲当兵在外,(五年多)姨妈就和我们生活在一起,姨妈做事认真、精细,追求质量,就是效率低,慢得很。就是因为她干活慢,不适应当时工厂上班的节奏,甚至上一阵子班又回到家里。后来我母亲对我说:你姨妈到鞋厂上了几天班就被辞退了,说她‘太摸了’。我从姨妈那里听到的情况就不同,她说:“都是家中的家务事拖累的”。的确带孩子、做饭、洗衣缝补等等、有少的家务事需要她做,我们放学回家能吃上热烹烹的饭菜、衣服破了、能得到姨妈及时的缝补,侄儿侄女侄孙们小的时候能得到老人家细致周全地照料,等等这些,不能不说姨妈为我们的成长负出了太多的心血。不然我们不可能这样平平安安的长大成人,尤其是我父亲在外当兵、工作的那些年,我母亲是不可能在干好工作的同时又照顾好我们的。因此、我姨妈是我们家的一大功臣。后来我姨妈一直没工作,也没再嫁人,她就把我们当成了她唯一的希望。

  四

  和我姨妈相处最长是我母亲。在家景不好时,两姐妹共同维持好家庭的生计。尤其是我父亲不在家的那些年,姐妹俩共同带过孩子、洗过衣服、做过小生意等,总之吃过不少苦头。我母亲五五参加了市军属生产组,(后来的市布鞋厂)母亲性急,干起活来风风火火的,效率高、在鞋厂上班时,是快手,是高级别的女工。由于做事的风格与她二姐截然不同,再加上性格上的差异,两姐妹在生活中时常闹点小矛盾。每当姐妹俩在家里闹别扭时,我们兄弟俩总是站在姨妈的一边。不过一会儿就烟消云散了,她们俩从未分开过。就这样吵吵闹闹地过了几十年。

  我父亲一九五七年从部队回地方后,因家里住不下、姨妈只好搬出去在附近买了间小屋住下。不过家庭分工很明确,我母亲在市布鞋厂上班,父亲常在外面干活,姨妈就在家里一边做家务一边带孩子。我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和姨妈住在一起,有一段时间,鞋厂的家属们得到照顾,都有条件领到几双鞋底板在家里打,(男鞋四角钱一双、女鞋三角五钱一双)家家户户都打得很热闹。我记得自己在十一岁学打鞋子时,每当打到后跟的那几排时就没有力气打动了,(厚些)是姨妈总是帮我完成了最后的工序。后来在家属中我成了打得最好最快熟练工,(一天能打八支,假期里、有了一月能挣到十来圆钱的本事,记得在有一年的过年时、我还请姨妈到泸州餐厅去吃了宫爆鸡丁)。这都是姨妈对我指导有方的结果。在从小到大的几十年里,姨妈对侄儿侄女们的关心和帮助是无微不至的。而我们给她老人家做的事就不足挂齿了。虽然说也做了一些、逢年过节、生招满日也进了一点孝心,但相比之下、真是微不足道。

  五

  我姨妈一生都没参加正式的过工作,她一生带大了十来个孩子。她帮人做活不计得失,总是尽力把事情做好,总是给人留下一个个念想。

  那些年我好几次回去看望她老人家时,总能感受得到周围的街坊邻居和我姨妈相处得很好,常有老朋友来家里和她作伴。还有不少老顾客送给她好多好吃的东西、(很多人都请过老人家去做过传统的针线活:绣花棉袄、中衫服、盘花纽扣、老衣等,不少人常来感谢她),左邻右舍都愿意来和老人聊天。总之,我感觉到姨妈在‘白招牌’的家,人气挺旺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:我们每次离家向她道别时,她总是要倍着走好长的一段时间。并站在‘三星街’街头的路边,目光地注视着我们远去的背影……。

  有件事我至今还记得,事情发生在1972年的夏天。有一天下午,泸教院的赵院长高矮要把我姨妈接到他家去做几天客,理由很简单,说是他们夫妇俩在文革期间,得到了老人家的帮助,(来我姨妈家住过一阵子)使他们在遇难时有了一个安身之处,说是老人给予了他们细心地照顾。事后、他们一家很感激,无论如何他们都要接老人上他家去耍一趟。别人专程来接我姨妈,那有不去的道理,看来这次她老人家是盛情难却了,于是老人换上了崭新的衣服,走出了自己的家门。在院长家住了一个星期,院长再三挽留下老人多耍一阵子,可老人就是不习惯。走时主人还客气的给老人买好多孝敬的礼物。我姨妈回来说:“人家对我太好了,我整天闲着没事做,心里闷得慌,还是回来自在些”。我搬新家时曾把老人接来耍上了十来天。她还是不习惯,总觉得不如自家好、她被在成都安家的侄儿接去,也是玩不了多久就要走。看来我姨妈就是这样一个不愿享清福的人,她说:“只要我动得一天就要一人自由自在的过,就要自食其力,绝不给家人增加负担”。这就是一个老人自强不息的心声。事实也是如此,她在家里靠自己的巧手接了干完的针线活,就是八十二岁了,也坚持做针线活,大家真佩服她的眼力和能力。

  六

  中国的封建思想在广大农村根深蒂固,尤其在农村的妇女中更是深入人心。上面说到我姨妈勤劳善良、聪明能干、心灵手巧。然而她就是摆不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。她从小裹过脚,每当生病时就信迷信,她认为在锅边立立筷子、在房前屋后洒洒米就能够驱魔免灾。她还说自己有克夫命,宁愿自己吃苦也不给别人带来麻烦,于是她守寡了一辈子。也清贫了一辈子。她从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,好总是一味地相信自己的命运是老天安排的。于是原本是还可以生活得更好更幸福的她只好向命运屈服了。就心甘情愿地认命了。从这点上看:我们不能不说这是封建的残余思想反映在我姨妈身上的一个缩影。

  姨妈八十三岁那年(17年的夏天)死在自己的老家,死得很悲惨,谁也不愿意看到那悲惨的一幕。而这一幕偏偏就出现在众多亲人的眼前。话要从97年的四月说起:当时父亲去逝后不久,姨妈就和我母亲住在一起,神智不是很清醒的她,时常不吃饭,每天就闹着要回老家去——宜定的幺子岩。母亲为了了她的一个心愿,就叫乡下的侄儿来接她回去一趟。并给侄儿说:“你姨妈不想呆的时候就送她回来”。当时我们兄弟俩都不在家,就连姨妈是好久走的我们都不知道,我们怪母亲不该过早地把她送走,更没想到姨妈这一走,竟成了我们的永别。后来大家才知道她老人家在乡下根本就呆不住,住了没几天就想回在泸州的家,我老表正准备把她送回,却万万没想到她一人在傍晚偷偷地走出了家门,结果是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找到了她(一里多路)。当时我姨妈摔倒在田里,不知泡了多久,回家后的第二天就离开了人世,享年八十三岁。我们全家接到这一不幸的消息后,感到极大地悲痛,我们亲爱的姨妈就这样走了,总觉得姨妈该留在我们的身边多享几天福,总觉得我们欠她老人家的太多太多。为了尽快地使老人入土为安。我们当天就急忙奔赴了老家。并按照老人生前的意愿办理完了后事。

  后记

  我姨妈没有耀眼的事迹,只是勤勤恳恳劳作了一辈子。她为家人奉献得太多,却得到得太少。她是我们家勤劳善良的典范。她那精湛的手工工艺,众多的手工工艺品,使不少人受益匪浅。也给大家带来了好多美的享受。从中我们可以高兴地看到、中华民族上千年的传统手工工艺,还如此好地通过我姨妈这类人的,在民间长久地流传,真是魅力无限啊!可以说是象我姨妈这样人继承和发扬了它,同时也为自己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生存。她几十年的艰苦奋斗、自立更生。几十年坚守妇道,老实做人。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与此同时、我在我姨妈的身上也看到了不该发生的悲惨事件,她失去丈夫时、才二十多岁,即年轻又漂亮,完全可以去重新组建个新的家庭,去追求到属于自己的幸福。可是、那封建迷信的思想制约了她,最终使自己没能解脱,从而导致自己丧失了最美好的东西——。现代人都明白,美好的爱情生活是值得追求,值得珍惜的。然而我姨妈却无法融入今天的生活,老是去想那些不该想的东西,执意放弃了本该属于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,情愿任凭自己的年华流失,也不愿意去迎接新的生活。这就是我姨妈可悲的一面,从这个意义说,我姨妈不是生活的主人,而是生活的奴隶。本文写到这里,我是要告诉大家一个道理,贫穷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愚昧。人一旦愚昧了,在精神上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。这样的世界是很难改变的。我们必须和愚昧作斗争,让我姨妈类式的悲剧不再重演。

  如今每年的、全家人都要到老人的坟前献上一束鲜花,寄托我们的哀思。今年恰逢是我们姨妈的百岁诞辰,我特以此文来敬献给我们亲爱的姨妈,与此同时并祝愿她老人家在天堂幸福。

 
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