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联网2024新年对联-春联-横批!

首页 > 美文 / 正文

你才活了二十几岁,哪里有来不及优秀经典美文

2024龙年最新对联网 美文 对联网 www.304j.com

你才活了二十幾歲,哪裏有來不及

  文/楊大寶

  一號電車機幾乎開到了海牙的盡頭的時候,終于到站。我踏出電車,一陣冷風撲面而來,還裹着雨水。

  明明已經是春天,還是陰雨連綿。我拉緊了沖鋒衣的拉鏈,忍着冷氣,把皮手套取下來,在手機上定位好中國大使館的位置,然後埋頭沖進了雨裏。

  剛走沒兩步,一個聲音把我叫住:“請問你知道中國大使館要怎麽走麽?”

  是發音不标準的普通話,語調很奇怪。我回頭一看,是一個瘦小的亞裔面孔的女人,穿着厚重的羽絨服,帶着灰色的帽子,皮膚黝黑的樣子。

  大約是個香港人,或者是廣東那邊的華人,早些年就來了歐洲,普通話都說得不太标準的。去到唐人街,在那些中餐館的碗碟中,或者亞洲超市的貨架間,這樣的中年婦女的身影時常能看到。

  我還沒看明白下個路口要往哪邊拐,于是點點頭,又低頭去看手機地圖。

  就這個功夫,她已經湊了上來,看向我手機屏幕的頭幾乎搭到了我的肩上,帶有國人間的自來熟。

  “我們應該往左,诶,不對,右邊拐。哎,哪邊?”雖然哪”和“那”聲調分不清,大約知道這年頭碰到的中國留學生也要練習講普通話,也是難爲她。

  “Left,should be this way。”我側了側身,用手指了指方向,幹脆開始說英語。

  聽到我說英語,她也切換成英語,開始噼裏啪啦吐槽:“這邊大使館太偏僻了,我上次找了警察才問道路,對了,前面路口應該可以看到警察的。”

  發音标準,語法準确,英語說得很好。而來這邊的老華人,很多隻會說荷蘭語,英語反而不太靈光。

  我忍不住端詳起了她,發現她雖然個子嬌小,皮膚黝黑,但是看眉眼,我可以斷定她不是中國人。

  “你是也去中國大使館?”我随口問道。

  “是啊,我是荷蘭人,但是要去這邊大使館公證一下文件,我現在在中國工作。”她爽朗地開始進行自我介紹。

  果然走幾步碰到了一個警察,她用荷蘭語和警察遠遠地打起了招呼。

  “你知道麽,我在中國待了19年。”她又快步跟上我,繼續聊了起來。

  确定了使館方向,我不再着急,于是邊走邊和她聊了起來:“這個大使館大概是我見過的最偏僻的大使館了。”

  後來,發現這不僅僅是最偏僻的大使館,估計也是最破的大使館了。

  進到大使館的辦事大廳,破舊的窗口,鬧哄哄的人群,滿地跑的挂着鼻涕的孩子,一番熱鬧景象,好似瞬間回了國。

  我領了個號,找了個角落站着等了起來。大使館對外辦公時間隻到中午十二點,這個時候已經快十一點了,前面還有十來個號碼,我怕有點來不及。

  她也拿了個號,站到我身邊,開始攀談起來,跟我說起她在昆明的生活。

  “我今年60啦,按照中國的情況,我得退休了。但是荷蘭這邊的法律規定要工作到67歲,所以要來辦個手續。”

  但是她看起來也就五十不到的樣子,眼睛裏還發着光,未見渾濁。真的是有故事的一個人,我好奇心徹底被喚起。

  “哎呀,你知道麽,我剛去中國的時候,還一句中文都不會說。現在聽昆明方言都沒有問題。”說起昆明她眉飛色舞。

  她在昆明的一個國際學校工作,老板是個美國人,最近回了美國準備退休,公司徹底不管,要把整個公司轉到她的名下。

  我知道國内的國際學校,提供全英文環境的幼兒教育,這樣的幼兒園收費都不菲,打着國際教師的旗號,招的老師卻大都來路不明。

  就這樣,每年還有家長排着隊把孩子往裏面塞。

  她該不會也是在中國騙錢吧?我心裏暗自揣摩。

  “哎,我們學校總共大概三十幾個孩子吧,大部分是國際學生,三個年級。不能再多啦,再多就照顧不過來的。但是總有人通過找關系想進來。”說起中國的關系社會,她表示理解,“那些實在不能拒絕的,就隻好收啦,收了事情才好辦。”

  說着還沖我眨眨眼,給了一個你懂得的表情,逗得我哈哈大笑。

  短短十來分鍾,我就決定交她這個朋友,于是我問她要了微信。

  她掏出一個老爺機,是最便宜的那種山寨機的樣子,給我看她的頭像,說是在泰國教書的時候拍的照片。

  印度尼西亞裔的她,出生在荷蘭。三十七歲的時候,孤身去到亞洲,在去中國之前,她在泰國教過兩年書。在那之前,在英國讀了一個教育學位。

  她的故事,從三十七歲的時候開始。

  “那個時候放棄一切,去到從未去過的亞洲,應該很艱難吧?”這話純是感慨,沒有試探。

  見過這麽多人,聽過這麽多故事,我早已經學會了不再對别人的過去表示好奇。

  每個有故事的人,他們的經曆就像酒,要醞釀出來才美。那些不能在時光中醞釀開來的,不願再翻開的過去,就沉澱到壇子底下好了。

  “哈哈,還好,因爲一直想要去到一個不同的地方去生活,所以真的做出這個選擇,還是沒有太多猶豫的。事實證明,這真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60歲在中國應該就退休了吧,但是我做了十九年自己熱愛的事業,很值得啦!”

  說起過去,她表情純真,神情滿足。

  走出大使館的時候,已過中午,她說:“我們找個地方喝點茶吧?我知道,中國人不太喜歡喝咖啡。火車站裏面就有一家很好的店子,它家的薄荷茶很好喝。”

  我雙手贊同,這天氣太冷,大使館裏的人也太冷,我們都需要溫暖。

  我們一路聊着,她跟我分享她的故事,她認識的人,那些遍布中國的,各個國家的人,他們大都是世界“流浪者”。

  我跟她說我的經曆,我看到的世界。

  我說:“你知道麽,我最近面臨着人生一個很大的困擾,我在猶豫我要不要再花五年讀一個博士學位。但是,今天,認識你之後,我想已經擺脫了這個困擾。”

  她哈哈大笑,舉起茶杯,碰了一下我的杯子說:“你一定是做了一個聰明的決定,來,我們爲它幹杯!”

  她沒有問我的決定,也沒有說她的意見。她說,你一定會爲了你的想要的東西全力以赴的。往前走就好了,誰知道未來會怎麽樣?走過了才知道啊。

  她跟我說,在中國待了這麽久,她也懂中國的環境,年輕人都被一種無形的社會壓力驅趕着,每個人都在看着别人過,年輕的人過得特别着急,房子,車子,賺錢,好想一夜之前全都有了,人生瞬間圓滿。

  我點點頭:“我有時候也不懂,大家是不是太着急。你要說,着急的話,很多人面對選擇又猶豫不決,不敢行動。明明口裏在念着,是不是來不及,是不是來不及。”

  “哈哈,我懂的。”她開始用中文模仿了起來:“來不及啦,來不及啦,快啦,快啦。”這幾句話倒是發音特别标準。

  我被她的天真純粹徹底逗樂,所有陰霾一掃而空。

  一杯茶的時間過得總是很快。我送她至站台上,她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:“謝謝你給了我美好的一天。”

  這樣的離别的擁抱,我不知道有過多少次。甚至最近,我每天都要在送出這樣的擁抱。

  隻這次離别,心裏卻有了别樣的溫暖。

  我拍了拍她的後背,說道:“也謝謝你。”

  最後一分鍾火車要開的時候,她小小的身影快速跳上火車,又回頭沖我搖搖手,說:“來昆明看我!”

  我邊搖手,邊猛點頭,表示一定去看她。

  火車開動後,我立即掏出手機,立即給她發了第一條微信,确保她等兒打開手機就能看到:我要謝謝你的是,在這個時候給我展現了一個沒有“來不及”的人生,是怎麽樣的美好。

  雖然我跟很多人以很多方式說過,沒有什麽來不及的,二十五歲決定去讀一個研究生學位,二十八歲決定換一個行業,三十多歲換一個國家重新開始,都不會來不及。

  但是因着沒有走過的緣故,這些選擇都帶了一意孤行的意味。

  而在路上的奇妙之處就在于此,那些你設想的卻沒有勇氣追求的生活方式,總有人能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跳出來,展現給你看他們的美好。

  這是上帝給旅途中的人特殊的驚喜。

  世界多美好,不要怕來不及。

你才活了二十几岁,哪里有来不及

  文/杨大宝

  一号电车机几乎开到了海牙的尽头的时候,终于到站。我踏出电车,一阵冷风扑面而来,还裹着雨水。

  明明已经是春天,还是阴雨连绵。我拉紧了冲锋衣的拉链,忍着冷气,把皮手套取下来,在手机上定位好中国大使馆的位置,然后埋头冲进了雨里。

  刚走没两步,一个声音把我叫住:“请问你知道中国大使馆要怎么走么?”

  是发音不标准的普通话,语调很奇怪。我回头一看,是一个瘦小的亚裔面孔的女人,穿着厚重的羽绒服,带着灰色的帽子,皮肤黝黑的样子。

  大约是个香港人,或者是广东那边的华人,早些年就来了欧洲,普通话都说得不太标准的。去到唐人街,在那些中餐馆的碗碟中,或者亚洲超市的货架间,这样的中年妇女的身影时常能看到。

  我还没看明白下个路口要往哪边拐,于是点点头,又低头去看手机地图。

  就这个功夫,她已经凑了上来,看向我手机屏幕的头几乎搭到了我的肩上,带有国人间的自来熟。

  “我们应该往左,诶,不对,右边拐。哎,哪边?”虽然哪”和“那”声调分不清,大约知道这年头碰到的中国留学生也要练习讲普通话,也是难为她。

  “Left,should be this way。”我侧了侧身,用手指了指方向,干脆开始说英语。

  听到我说英语,她也切换成英语,开始噼里啪啦吐槽:“这边大使馆太偏僻了,我上次找了警察才问道路,对了,前面路口应该可以看到警察的。”

  发音标准,语法准确,英语说得很好。而来这边的老华人,很多只会说荷兰语,英语反而不太灵光。

  我忍不住端详起了她,发现她虽然个子娇小,皮肤黝黑,但是看眉眼,我可以断定她不是中国人。

  “你是也去中国大使馆?”我随口问道。

  “是啊,我是荷兰人,但是要去这边大使馆公证一下文件,我现在在中国工作。”她爽朗地开始进行自我介绍。

  果然走几步碰到了一个警察,她用荷兰语和警察远远地打起了招呼。

  “你知道么,我在中国待了19年。”她又快步跟上我,继续聊了起来。

  确定了使馆方向,我不再着急,于是边走边和她聊了起来:“这个大使馆大概是我见过的最偏僻的大使馆了。”

  后来,发现这不仅仅是最偏僻的大使馆,估计也是最破的大使馆了。

  进到大使馆的办事大厅,破旧的窗口,闹哄哄的人群,满地跑的挂着鼻涕的孩子,一番热闹景象,好似瞬间回了国。

  我领了个号,找了个角落站着等了起来。大使馆对外办公时间只到中午十二点,这个时候已经快十一点了,前面还有十来个号码,我怕有点来不及。

  她也拿了个号,站到我身边,开始攀谈起来,跟我说起她在昆明的生活。

  “我今年60啦,按照中国的情况,我得退休了。但是荷兰这边的法律规定要工作到67岁,所以要来办个手续。”

  但是她看起来也就五十不到的样子,眼睛里还发着光,未见浑浊。真的是有故事的一个人,我好奇心彻底被唤起。

  “哎呀,你知道么,我刚去中国的时候,还一句中文都不会说。现在听昆明方言都没有问题。”说起昆明她眉飞色舞。

  她在昆明的一个国际学校工作,老板是个美国人,最近回了美国准备退休,公司彻底不管,要把整个公司转到她的名下。

  我知道国内的国际学校,提供全英文环境的幼儿教育,这样的幼儿园收费都不菲,打着国际教师的旗号,招的老师却大都来路不明。

  就这样,每年还有家长排着队把孩子往里面塞。

  她该不会也是在中国骗钱吧?我心里暗自揣摩。

  “哎,我们学校总共大概三十几个孩子吧,大部分是国际学生,三个年级。不能再多啦,再多就照顾不过来的。但是总有人通过找关系想进来。”说起中国的关系社会,她表示理解,“那些实在不能拒绝的,就只好收啦,收了事情才好办。”

  说着还冲我眨眨眼,给了一个你懂得的表情,逗得我哈哈大笑。

  短短十来分钟,我就决定交她这个朋友,于是我问她要了微信。

  她掏出一个老爷机,是最便宜的那种山寨机的样子,给我看她的头像,说是在泰国教书的时候拍的照片。

  印度尼西亚裔的她,出生在荷兰。三十七岁的时候,孤身去到亚洲,在去中国之前,她在泰国教过两年书。在那之前,在英国读了一个教育学位。

  她的故事,从三十七岁的时候开始。

  “那个时候放弃一切,去到从未去过的亚洲,应该很艰难吧?”这话纯是感慨,没有试探。

  见过这么多人,听过这么多故事,我早已经学会了不再对别人的过去表示好奇。

  每个有故事的人,他们的经历就像酒,要酝酿出来才美。那些不能在时光中酝酿开来的,不愿再翻开的过去,就沉淀到坛子底下好了。

  “哈哈,还好,因为一直想要去到一个不同的地方去生活,所以真的做出这个选择,还是没有太多犹豫的。事实证明,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60岁在中国应该就退休了吧,但是我做了十九年自己热爱的事业,很值得啦!”

  说起过去,她表情纯真,神情满足。

  走出大使馆的时候,已过中午,她说:“我们找个地方喝点茶吧?我知道,中国人不太喜欢喝咖啡。火车站里面就有一家很好的店子,它家的薄荷茶很好喝。”

  我双手赞同,这天气太冷,大使馆里的人也太冷,我们都需要温暖。

  我们一路聊着,她跟我分享她的故事,她认识的人,那些遍布中国的,各个国家的人,他们大都是世界“流浪者”。

  我跟她说我的经历,我看到的世界。

  我说:“你知道么,我最近面临着人生一个很大的困扰,我在犹豫我要不要再花五年读一个博士学位。但是,今天,认识你之后,我想已经摆脱了这个困扰。”

  她哈哈大笑,举起茶杯,碰了一下我的杯子说:“你一定是做了一个聪明的决定,来,我们为它干杯!”

  她没有问我的决定,也没有说她的意见。她说,你一定会为了你的想要的东西全力以赴的。往前走就好了,谁知道未来会怎么样?走过了才知道啊。

  她跟我说,在中国待了这么久,她也懂中国的环境,年轻人都被一种无形的社会压力驱赶着,每个人都在看着别人过,年轻的人过得特别着急,房子,车子,赚钱,好想一夜之前全都有了,人生瞬间圆满。

  我点点头:“我有时候也不懂,大家是不是太着急。你要说,着急的话,很多人面对选择又犹豫不决,不敢行动。明明口里在念着,是不是来不及,是不是来不及。”

  “哈哈,我懂的。”她开始用中文模仿了起来:“来不及啦,来不及啦,快啦,快啦。”这几句话倒是发音特别标准。

  我被她的天真纯粹彻底逗乐,所有阴霾一扫而空。

  一杯茶的时间过得总是很快。我送她至站台上,她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:“谢谢你给了我美好的一天。”

  这样的离别的拥抱,我不知道有过多少次。甚至最近,我每天都要在送出这样的拥抱。

  只这次离别,心里却有了别样的温暖。

  我拍了拍她的后背,说道:“也谢谢你。”

  最后一分钟火车要开的时候,她小小的身影快速跳上火车,又回头冲我摇摇手,说:“来昆明看我!”

  我边摇手,边猛点头,表示一定去看她。

  火车开动后,我立即掏出手机,立即给她发了第一条微信,确保她等儿打开手机就能看到:我要谢谢你的是,在这个时候给我展现了一个没有“来不及”的人生,是怎么样的美好。

  虽然我跟很多人以很多方式说过,没有什么来不及的,二十五岁决定去读一个研究生学位,二十八岁决定换一个行业,三十多岁换一个国家重新开始,都不会来不及。

  但是因着没有走过的缘故,这些选择都带了一意孤行的意味。

  而在路上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此,那些你设想的却没有勇气追求的生活方式,总有人能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跳出来,展现给你看他们的美好。

  这是上帝给旅途中的人特殊的惊喜。

  世界多美好,不要怕来不及。

标签列表